他們邂逅於異國的列車上,女子要回到她的國家,男子是盤纏即將用盡的旅人,只能再停留一夜就得搭機回到他的國家。男子邀女子在他的下一個停留的城市下車,女子被說服了。下車後,他們在該城市漫無目標地閒逛,都沒有休息,也沒有感到疲憊。隔天的黎明前,兩人在一處公園的草地上,以女子在酒館內偷拿的高腳杯,喝著男子向服務員賒帳(男子說他回國後一定會寄回酒錢)來的紅酒。喝著喝著,男子想做愛了,女子也被撩撥得春心盪漾,但卻又硬是剎車,對男子說,我不是想跟你做愛才下車的。男子雖然有一點失望,但也展現風度,沒有強求。

  嗄?男的真的那麼紳士?那麼羅曼蒂克的情況下,沒有行動搞不好女的反而埋怨?女的說不定只是想再矜持一下而已。宅男們可能會如此這般想。

  1995年的一部電影《Before Sunrise》(台譯:愛在黎明破曉時)就講了這樣的故事。劇中的男女主角在天亮後,不得不說再見,兩人在一列列車旁極度離情依依,最後約定半年後在他們共度一夜的那個城市的某處再相聚,而期間不以任何方式聯絡(男子認為隔空的聯絡只會讓彼此逐漸失去感覺),所以各自只知道對方的姓名與生活的地方。

  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可能會在結束時心生「他們到底做愛了沒?」「哪有這樣就沒了?」的疑問。可是,在兩人分手時,電影已經演了近九十分鐘了,除非再演個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才能有所謂的結局,偏偏導演硬是就此結束,留給觀眾滿心頭的狐疑,甚至大罵:這什麼電影啊!

  沒想到九年後,同樣的人馬完成另一部叫《Before Sunset》(台譯:愛在日落巴黎時)的電影,交代了兩人是否如約定的再續緣?甚至結成果?此時,九年前的觀眾(如果還活著的話)才恍然大悟,原來導演是有特別企圖的,也冒了某種程度的風險。試想,九年的時間,不要說導演自己,當時還年輕(就如第一部電影中男女主角的年紀)的男女演員都有可能提早去蘇州賣鴨蛋,那第二部該找誰來演?

  好啦,九年後,因為想知道結局,於是,有人再看了《愛在日落巴黎時》,看到男主角成為作家,一本以他和女主角為藍本的小說賣到女主角的家鄉。出版社為男主角在女主角家鄉的一家書店辦書迷會,會中一位女書迷吧?一直逼問男主角該小說是否就是他自己的經歷?書迷會還在進行時,女主角突然出現,站在書店的一隅看著男主角,後者察覺到了,轉頭一看是九年來念念不忘的女子,內心激動不已,但還是控制住情緒。

  書迷會結束後,男主角終於夙願以償,女主角也是。男主角告訴女主角離他搭機回國還有一段時間,請女主角帶他逛一逛。接下來導演又使出九年前的手法,在男女主角一路閒聊個不停(沒有採用回顧片段)的過程中,交代了兩年這九年來的點點滴滴,揭露了當年的那一夜,兩人最後還是做愛了,而且做了兩次,當然也包括兩人是否有赴那半年後的約會。無論如何,兩人還是奇蹟似的碰面了,但遺憾的是,男主角結婚了,有一個兒子;女主角則是真的像第一部電影中替人看手相算命的神秘女人講的,非常獨立又很有自個兒的想法,以致於變成好像專門替別的女人訓練未來丈夫的女性,與正在交往的男友聚少離多。

  當女主角告訴男主角她談的戀愛都無法結成正果,男主角卻是一句說教似的淡淡回應後,她悲中從來的抓狂了,反擊男主角不該自己有了美滿的家庭生活還奚落她,沒想到男主角卻一臉憂愁地訴說他的婚姻其實已經名存實亡(編劇設下轉折的哏了)。

  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一定會說,那不就兩人上演一齣不倫戀了。其實如果我是編劇,這麼大費周章地安排兩人再次相遇,難不成結局是兩人雲淡風輕地又各自回到原來的生活嗎?何況天底下應該沒有幾個男人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還會顧著得趕飛機而不重溫舊夢的?

  如果以柏拉圖在其作品《饗宴》中所談到的「另一半」的愛情觀來看,生活圈被廣大海洋隔開的男女兩人,竟還能在九年後重逢,你說,彼此不是互為所追求的另一半嗎?在我看來,編導也相信,而且還告訴觀眾這是難得的宿命連結,因為那九年間他們其實曾經交會過,只是男主角以為他看到的是一位長得像女主角的女子而已。我忘了是男主角即將結婚前,還是婚禮完成後的當天,總之是坐在車內在某個街口看到的。他不相信真的是女主角,是因為萬萬沒想到女主角曾經飄洋過海到他的國家讀書,而且剛好就住在與他只隔了幾條街的公寓。天啊!當初兩人為何不留下連絡方式呢?你可能會這樣想。其實男女主角更後悔,所以女主角聽完男主角講這事後,說她當時就住在那條街,語氣與表情有著些許怨懟。

  那,不倫戀到底有沒有發生?當觀眾認為好戲即將上演時,電影卻硬生生地結束了,此時片長還不足九十分鐘,我想一定引來不少觀眾叫罵聲(我是其中之一),認為都已經過九年了,還唬弄觀眾,實在是太那個了。

  如果這樣就沒了,那就當作是沒有結局的二部曲電影看待,船過水無痕就好了。但是…,但是啥?你好奇地問,難道另一個九年後推出完結篇?沒錯。2013年的《Before Midnight》(台譯:愛在午夜希臘時)交代了來龍與可能的去脈,演男女主角的仍然是之前的演員,完全不用化妝或靠電腦技術就能如實地呈現片中的中年熟男熟女樣,演男主角的美國男星伊森霍克,身材是沒走樣(這也還合理),臉上已多了不少滄桑了;演女主角的法國女星茱莉蝶兒則是一副身材已變形的模樣,還合理地大方露出久經地心引力作用後的胸部。

  看過前兩部電影的觀眾,此時不禁讚嘆導演的用心良苦與意志力,也心裡有數,這第三部絕對還是一樣的風格,就是像話劇般,整部電影幾乎就是對白而已。我是連續三天看完三部,所以感受比較多,最精采的當然是最後一部。電影中的對白完全是依照平凡的男女的年紀而設計的,從青春無悔的浪漫,到有一點人生經歷之後的內斂,再到中年的無奈,最後是老年的知性與認命。

  有些過了中年之後的夫妻,彼此偶爾的挖苦,常常是很嗆人的,尤其是性事方面,第三部電影就有這樣的橋段,已成為夫妻的男女主角,在一個好不容易才有的旅館房間獨處的浪漫夜,兩人正想好好敦倫一番,卻被男主角與前妻所生的兒子打給女主角的電話(手機)給搞砸了。兩人變成以嘴巴溝通,女主角竟談到她的朋友都以為她和亨利米勒型的作家生活,只因為男主角的小說裡寫得夠浪漫夠激情,實際上是,做愛步驟多年來始終沒變,最後演變成她大聲地警告男主角不准再把她甚至家庭寫進去小說裡。

  這一段台詞讓我不禁莞爾,因為這和台灣某個廣告中一句台語台詞「查埔人毋通賰一支喙」是異曲同工的,還有,亨利米勒的通篇充斥髒話、性器官的自傳性小說《北回歸線》,曾被改編成限制級電影《第三情》,而後來嫁給伊森霍克的鄔瑪舒曼也參與演出。

  婚姻究竟是否真的是愛情的墳墓?或許吧,但婚姻也不是光靠愛情就能維持的。在這三部曲(應該不會有第四部了)的第二、三部,男主角的兩段段婚姻告訴觀眾,即便愛情逐漸淡了,夫妻之間只要還有話講、能溝通、有一方能讓步,婚姻還是能維持的。男主角的第一段婚姻,即便他沒有與女主角重逢,甚至兩人沒有進一步於女主角的公寓內瘋狂地做了兩天的愛,並且使得女主角懷孕,我想,也是會離婚的,因為已經沒有話講、不能溝通了。

  這三部曲的主題是講男女的愛情觀、婚姻觀與生活觀,也涉及異國戀情與婚姻――男主角是美國人,女主角是法國人。導演雖然是美國人,但他試圖讓觀眾了解他沒有英語沙文主義,因為在首部曲中,男主角對女主角說他曾經在大學修過法語課,不過我認為說服力一點也沒有,因為三部曲中的主要對白都是以英語進行,連希臘人也會講英語。另外,第三部還涉及了一點點環保議題。

  男女主角能白頭偕老嗎?很難說,因為,雖然沒有東方的婆媳問題,但是男主角的兒子與前妻在美國生活,而他極想要獲得監護權,以及他與女主角所生的一對雙胞胎女兒的教養,還有,居住地的問題(女主角極不願意到美國生活,這關連到前兩個問題),都是變數。電影只讓觀眾看到兩人爭吵後,女主角撂下狠話奪門而出,男主角隨後也出門,在旅館前的露天咖啡座吧?找到女主角,試圖安撫她就結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ring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