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絕大多數的人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因為找工作。在以傳統產業為主流的年代,面試大都只是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沒有正式的測驗題目。筆者讀大學應徵家教的面試就是這樣的方式,家長只是大概聊一下孩子的學習狀況,最後再問關於費用的問題便結束,就連退伍後找工作的面試也是和聘任者坐著閒聊而已,好像對方在看過筆者的自傳與履歷(其實只有求學經歷)就已決定了,面試只是一個當面看看筆者的措施而已,當時事後,接待筆者的人事主任也證實了這一點。

在新興的產業例如電子業崛起之後,找工作的人們,面對的面試就不輕鬆了,特別是世界知名大企業的測驗問題更是五花八門,有些甚至看似是腦筋急轉彎的問題。新聞曾報導過美國的英特爾,對應徵系統驗證工程師的人問:「你有8枚便士,7枚一樣重、1枚比較輕,你有1個秤,你要如何在3次機會中找出那個最輕的?」蘋果對軟體品管工程師的應徵者說:「有3個盒子,1個只裝蘋果、1個只裝橘子、另1個則是兩者都裝,但盒上的標籤都標錯。你要如何打開1個箱子,拿出1顆水果,僅看這顆水果,你要如何立即把箱子上的標籤都更正過來?」這兩題問題都屬於數學上的邏輯問題,不難回答。如果像Google對應徵人力分析師的人問:「這間房間你要用多少籃球才能填滿?」或者是應徵IBM軟體工程師被問:「在不使用磅秤的情況下,如何幫一頭大象秤重?」、應徵Face book的軟體工程師被問:「在11000的範圍內,要你猜中1個特定數字,但會提示你『高一點』或『低一點』,你最少要猜幾次?」以及應徵亞馬遜網路商店經理被問:「如果這場比賽有5623名參賽者,需要比賽幾場才能決定最後贏家?」諸如此類的問題,就算在家好好思考都不見得能回答,甭提在面試當下了。

除了思考性的問題外,有一些企業也會故意設計情境,看參加面試的人會有何舉動。筆者曾在雜誌上看過一篇報導,講有一家公司在面試的辦公室裡,應徵者會經過的地上,事先放了一個顯然是應該置於辦公室某處的物品,測試面試者在就坐之前是否會撿起該物品並將其歸位,視若無睹面試者就不會被錄取。

參加面試除了當場的回答正確與否、得體與否外,穿著也會關係到被錄取與否,這一點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穿著要得體,通常是正式一點的穿著就萬無一失。筆者讀高中的一個寒假時曾在一家傳統產業打工,看過一位來應徵現場作業員的人,面試時穿著素色襯衫、西裝長褲以及皮鞋,當時筆者心想,是要應徵流汗的苦力又不是應徵坐辦公桌的,為何還要穿那麼正式?很顯然就是秉持這樣的原則。現在,絕大數的人都知道,如果是應徵如金融業等特定的行業,男的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女的一定要穿裙子套裝,當然裙子的長度差不多要到膝蓋,太短與太長都不行。

除了應徵工作的面試,以前有些大學招收研究生也會辦面試,筆者就有這樣的經驗,不過那樣的面試是不同於面對企業主管的感覺,因為不是為求錢財而去的,不過緊張是難免。筆者還記得,當主試者手拿著筆者的成績單的時候,筆者深怕對方會挑成績不理想的科目問:「為什麼?」還好沒有,而是挑成績很好的科目問,筆者事後想對方應該是要找該對科目的領域有興趣的學生(事實上筆者不是)。

現在,大學不只招收研究生要辦面試,招收大學部的學生也辦面試。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面對這人生的第一個重要的面試,想必一定誠惶誠恐,師長與父母也一定盡其所能的耳提面命,成效如何?筆者認為不會有多少成效。面試的問題當然不會是如前所述的知名大企業那一類的問題,一定是問高中課程或是與求學經歷相關的,但是試想,三年高中要讀多少書,也不知道主試者會挑那一部分問,一個還沒有什麼人生歷練的高中生,就算會,很有可能緊張得結巴或不會以言語表達,真是苦了現代的年輕學子啊!

筆者曾經面試過即將高中(職)畢業的年輕人,有些人對於關於課本上的問題,完全答不出來;有些人對於講出自己的看法的問題,不是不能有條理的表達,就是想了半天才擠出幾個字。那些年輕人當時的穿著也都還符合正式的原則,有的男生也穿皮鞋,有的女生也穿高跟鞋。筆者事先有看過他們寄來的書面資料,其中一位的成果作品讓筆者驚豔,不過面試時,看得出她非常緊張,連回答的聲音都很小,也無法正確地回答,讓筆者非常失望。當筆者聽著她腳上的高跟鞋發出的「叩叩」聲,邊寫下成績邊抬頭望著她離去的背影,並注意到她穿的正式樣式的裙子似乎是新買的時,內心不禁嘆息,有些人可能真的只擅長以文字表達或動手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ring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