焢土窯是臺灣所謂的四、五年級生小時候常做的事,而今,由於環境的變遷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不再是一件平常的事,而是一種假日時的休閒活動。但是,因為場地、小土塊與木材都不容易取得,所以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住家附近有台糖的大片農地,除了種植向日葵、波斯菊之外,幾年前還有一個區域是不耕作的,空著做什麼呢?給人們焢土窯。當然是要收費的。所以只要是天氣良好的假日,總會看到很多人,有看起來是全家出動的,有看起來是學生的青年男女。如果又是花開的季節,那,除了可以看到炊煙裊裊,還有花海,這樣景象恰似一幅充滿詩意的畫。

不過,焢土窯這件事,一直只是我對小時候的農村生活的記憶之一而已,印象中,從讀高中之後便不曾有過了,現在真要動手的話,沒有把握能將大小不一的土塊堆成只有一些隙縫的圓錐體。所以,那距離住家僅幾步路而已的可以焢土窯的台糖農地,我不曾踏進去過,還好妻子和孩子也不曾央求過。

一個週日的前幾天,妻子說:「這個禮拜天要去焢土窯。」原來是她那一位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的表哥要舉辦焢土窯的活動。那一位表哥的兄弟姐妹也都住同一個社區,所以辦活動時都會邀請唯一的舅舅,就是我丈人參加,而我和妻小也會去作陪。

當天,以為去了也要跟著動手,並在大費一番周章之後,才能品嚐到從被火燒得部分變淺粉紅色的覆蓋著沙土的土窯挖出來的蕃薯。結果卻不是。因為到達時,除了一些不認識的人還在燒窯,妻子的弟弟和親戚們正在將食物放進他們所造的最後一個土窯,周遭的幾個隆起狀的小土堆,裡頭想必也放了丈人繳費後社區發展協會代購的一隻雞、幾斤蕃薯和蛋。

看到食物是以報紙包著沾濕後再放入土窯內,心裡頭納悶著,出土之後要吃時,我才看到報紙內還有一層錫箔紙,甚至還有以奶粉空罐裝的,這樣的作法絕對不同於我小時候,因為我讀小學時,家裡沒有報紙,錫箔紙也還沒發明。更絕的是,出土的食物還有中藥豬腳湯。

中藥、豬腳和水是如何置入土窯內的?妻子的表哥告訴我,先放入耐高溫的塑膠袋,再以錫箔紙、報紙包著,並以鐵絲纏繞後留一個環形頭,以鐵鉤勾住就可置入土窯內。真是開眼界了。遙想小時候放入被火燒過的土窯內的食物,不外乎蕃薯、玉蜀黍和落花生,不會是塞著蒜頭的整隻雞,也不會是香腸,更不可能是豬腳。

大夥人拜祭五臟廟之後,和那位理事長表哥閒談時,他說他籌劃了好一段時間才辦成那樣的活動。訂購吃的東西簡單,在不是都會的社區找場地也不是問題,最主要的是,木材已經不像以前的農業社會時唾手可得,日子選定後還要擔心老天爺不賞臉。木材從哪兒來?花錢向木材行買的。

焢土窯,臺灣經濟尚未起飛之前,一件稀鬆平常之事,沒想到了現在,有不少人必須花錢到所謂的休閒農場才能如願,也被列入聯絡情感的團體活動之列,真是滄海桑田!而現在幾乎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有的錫箔紙,雖然使得烹調手法更多元化,卻也阻絕了現代人品嚐古早味的機會,因為,從土窯內挖出的包著錫箔紙的蕃薯,不再沾有泥土,似乎沒了鄉土味,那是一種不是只靠嗅覺便能察覺的味道,所以如果有機會,請試著直接將蕃薯放入土窯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ring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