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的個人電腦、微軟作業系統和網際網路的發明,大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工作時,一定要用到電腦;下班回到家後,大多數的人也會打開電腦,瀏覽常逛的網站、收電子信件、看影片、聊天…等不勝枚舉。相信有不少人,除了上學或工作外,大部份的時間都在電腦前面,瀏覽網站、看偶像劇、看影片、在部落格寫寫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或者進行一些被知名學者批評的所謂的網路社交:到臉書塗塗鴨、到噗浪與粉絲交流或在Twitter碎碎唸。

在臺灣,年輕學子偏好到無名註冊,大專院校甚至總統則是喜歡在近幾年竄起的社群網站臉書,成立粉絲團,還有些政治人物則是經營噗浪。除了學校或政治人物,不可否認的,這些林林總總的「網路行為」,雖然有些因而變成知名人士,甚至名利雙收的,例如網路小說家的出版實體書、受邀在現實的場合演講,但大部分只是脫離現實生活的調劑方式而已,也難怪有知名學者會批評。

但是,這似乎已經變成一股無法改變的潮流了,因為連絕大多數的大學都已購置類似部落格的平台,要求學生和教職員一定要寫生活札記、上傳檔案,學生並且要將在校的學習經歷記錄於平台。臺灣的大學,尤其是私立的大學會這麼做的原因可能只有一個也是與網際網路有關的—世界大學網路排名。雖然這種很有可能是利用可說是無孔不入的goole的強大搜尋功能而產生的排名,並不會為學校帶來實質的效益,因為臺灣的大學的好與不好,在家長和考生的心目中是根深柢固很難改變的。不過,由於少子化導致學生來源逐來減少,對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造成很大的衝擊,所以可預測的是,在臺灣,除非免受考核的,否則大學裡的大多數教師,在爾後的數年裡,除了原本的教學(最近幾年來也大量的與網際網路結合了)、研究、服務的義務外,加上最新的產學合作的考核,還要應付可能也會列入績效考核的經營學校裡的部落格。

網際網路也改變了人類生活中的買與賣的交易行為,因為有一部份的買與賣是經由網路平台而完成的。會造就出這樣的買賣行為,成本考量是最主要的因素。因為傳統的店家需要煩惱的問題,有部分是與網路上的店家完全無關的,例如實體店面的租金問題,所以因此而降低的成本可以回饋給買方;而對於買方而言,在貪圖不用出門、只要在電腦前打幾個字和按幾下滑鼠的左鍵的便利時,要耽心可能是會不會碰到不肖的賣家或駭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ring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