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一位同學的兒子把我加入其臉書的朋友群,他參加了反課綱微調的活動,因此我常常會看到他在臉書更新關於這方面的活動訊息,也因此在尚未演變成如今這麼激烈時,一位同事在開會時突然問新聞報導的高中生在鬧什麼?還說是不是有政黨在背後支持?不只同事,我自己也是外行,當然不懂課綱到底做了什麼樣的調整,而導致一些高中生聚在一塊抗議?不過我告訴同事,我可以問大學同學的兒子,他們背後是否有政黨支持?
  如今,在發生一件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悲哀事情之後,我逼自己閱讀多方的資訊,稍微了解關於課綱微調之事,也清楚這並非只能以關乎政治來看待。其實,教育問題,從來就不應該被家長甚至每位國民忽視。
  新聞報導有歷史學者說,新課綱倒退回二十年前,該新聞的網頁還放置了一張截取自不曉得哪個年代的課文,可以肯定的是國小的課文,因為我還有印象我小學時讀過差不多一樣的課文。內容不是寫孫文就是寫蔣介石小時候因為看到小魚兒逆流而上,便立下做大事的志願。其實,「偉人」小時候的故事,印象中,我小學時還讀過國外的,是寫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有一天不曉得哪根筋不對勁,拿起斧頭砍倒了父親的蘋果樹還是櫻桃樹,然後……後續如何我不記得了,我記得的是該課文用意是人不可以說謊。
  這些勵志性的課文有沒有對某些幼小的心靈產生影響呢?我無從得知,我只知道對我是沒有,畢竟長大後,我曾經說過謊,而且不只一次,同時也逐漸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宏觀來看,是有稱得上貢獻的事蹟,但談不上偉大,甚至也知道了課本沒講的、也稱得上有貢獻的人物事蹟。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民國七十四年(我的高中歷史沒有解嚴這名詞,我每次都得到維基百科查詢才確定還是戒嚴的年代),我想和同學租房一起住,找到一間三房二廳二衛的公寓,屋主一家人即將移民,但不確定是否就此永遠不回來,所以才會打算先出租,得知我們是某某大學的學生就答應了。
  搬進去的那一天,客廳一堆當時所謂的「黨外」雜誌,嚇了我們一大跳,才了解屋主應是所謂的「黨外」人士。那些雜誌的內容我現在當然不記得了,可我因此而知曉一些求學過程中從未讀過的歷史事件或人物,也才明白真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課本上的知識無法涵蓋國家社會演進的歷程,甚至懷疑到底是國立編譯館的課本寫的才對或是沒寫的才對?當然,幸運的是,如今看來我的人生似乎也沒有因此而受影響。
  可是,就像我現在不會想排隊買什麼東西,但就是有人而且還不少,願意耗費一兩小時的時間來排隊買東西的道理一樣,歷史課本寫的沒有影響您的人生,不代表不會影響一些人的認知,甚至影響一輩子。那如果課本寫的知識,不要講是錯誤,就說與現實不符吧,影響會如何?長遠的狀況沒有人可斷定,我想到的是,學生參加考試時,比方考歷史或地理,該如何作答?我的女兒今年高中畢業,唯一的目標是讀警專(實力不足以考上警大退而求其次),完全不想讀普通大學。她第一次試作警專的入學考地理考古題後,告訴我她的困擾,當父親的我也只能無奈的告訴她,答案當然是以警專公布的為準。
  以前,不只臺灣,國外也有,國民教育經常淪為統治者向下扎根的統治手段。現在,教育部的國民教育課綱,讓一些關心的人產生這樣的疑慮,而群起嚴重抗議之際,有人說,社會這麼多元、資訊這麼唾手可得,課本不再是唯我獨尊的學習來源了,管它課綱微不微調;有人說,學生是學習者,怎麼反過來要求學校應該教他們什麼東西。請再想想,如果您的孩子也對您訴說類似於我女兒告訴我的困擾時,您怎麼辦?告訴孩子考試成績不重要,真的學到東西才重要嗎?大人們不都鼓勵孩子要有目標嗎?如果那個目標是要經由考試才能達成呢?
  其實,就算畢業後,我們從未真正靠文憑或參加考試得到某份工作,我們自己也心知肚明,有些目標或工作,不只文憑,有時甚至連在學成績都會被檢視。除非我們的孩子有特殊專才以致於以後能賴以維生;除非我們的孩子有自行創業的人格特質;除非我們的孩子的職業性向確定是只要投遞一張文具行賣的履歷表就可參加面試然後被錄取的那一種,否則,離開學校求職時,任誰也不能只憑告訴對方:「我求學過程真的有學到東西。」就會被錄取。
  已經踏入社會的我們,如果認為那些抗議的人只是一時的,並非追求什麼正義公理甚至真理,那請祈禱我們的孩子或孫子,能有兩套思維來定義「我國」這一詞,一套用於考試、一套用於現實;如果認為反正總統換另一個黨的人來當就會再改,那也請祈禱,每四年或八年變一次的國民教育課綱,真的對國民的養成教育沒有多大的影響,也不會製造後代更多的對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ring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